查看原文
其他

给心衰患者「肌注」吗啡,错在哪儿?



HAOYISHENG导语

学生时期,大家都背过「急性左心衰抢救」口诀:端坐位,腿下垂,快强心、速利尿,吸氧打吗啡。

吗啡在急性心力衰竭抢救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临床上,吗啡「肌内注射」现象普遍存在,但其实这是超说明书用药!

面对急性心衰患者,吗啡如何使用才正确?

概念先行:说说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AHF):

是发生在原发性心脏病或非心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常危及生命,必须快速诊断和紧急抢救治疗。

AHF 治疗目的:

迅速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纠正低氧、改善症状、维护重要脏器灌注和功能、预防血栓栓塞,去除发病诱因,针对病因治疗,降低死亡率。

吗啡,如何抢救急性心衰?


1. 改善通气功能

抑制中枢交感神经,反射性抑制外周静脉和小动脉张力,减轻心脏前负荷,降低呼吸中枢和咳嗽中枢的兴奋性,减慢呼吸和镇咳,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改善通气功能。

2. 中枢镇静作用

能减轻或消除焦虑、紧张、恐惧等反应。

不是每个人都能用吗啡!


适应证:

吗啡适用于严重 AHF 早期阶段的治疗, 特别是焦虑、烦燥不安或痛苦的患者,应考虑静注。

禁忌证:

有出现低血压或休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支气管哮喘、神智障碍及伴有呼吸抑制的情况的患者。

吗啡的用量用法,教科书这么说


五年制第 8 版内科学(175 页):

吗啡 3~5 mg 静脉注射不仅可以使患者镇静、减少躁动所带来的额外的心脏负担,同时也具有舒张小血管的功能而减轻心脏负荷。

必要时每间隔 15 分钟重复一次,共 2~3 次。老年患者可减量或改为肌肉注射。

八年制第 3 版内科学(226 页):

吗啡是治疗急性肺水肿极为有效的药物。

用法:3~5 mg 静脉注射,必要时每间隔 15 分钟重复一次,共 2~3 次;或 5~10 mg 皮下注射。

说明书,安排得明明白白



注:说明书上并未提及「肌内注射」的用法(来源用药助手)。

为什么不能「肌注」吗啡?


说明书、指南为何不推荐吗啡肌注?丁香园站友有话说。

@东点一坨子

吗啡为何不提倡肌肉注射?最大原因可能是吗啡本身有很强烈的扩管作用,肌内注射很容易引起血肿。

@wsplaojiu:

一般来说,吗啡是不能肌肉注射的。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上没有,《麻醉药品临床应用原则》中吗啡的使用方法也没有肌肉注射。

为什么不用肌肉注射呢?唯一可以解释的是:肌肉注射可能会伤到肌肉丛神经的关系。皮下和静脉神经丛比较少。

欧洲姑息治疗协会的建议原文是:「一般来说,没有肌肉内应用吗啡治疗慢性癌痛的指针,因为皮下途径更简单而且疼痛较轻」。说明从药物安全性看来,是没有禁忌的,只是给药途径的优化。

指南有话要说


《2016 ESC 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对于有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可以考虑慎用阿片制剂(吗啡)以缓解呼吸困难和焦虑,但可发生呕吐和呼吸浅慢。推荐类别Ⅱb,证据水平 B。

《2017 中国急性心力衰竭急诊临床实践指南》:

阿片类药物(吗啡)主要作用在于抑制中枢交感神经,反射性地降低周围血管阻力,扩张静脉而减少回心血量;

其他作用包括减轻焦虑、烦躁,抑制呼吸中枢兴奋、避免呼吸过频,直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改善通气。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压与呼吸抑制,并呈剂量依赖性。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吗啡能改善预后,不推荐常规使用。但对烦躁不安又除外持续低血压、意识障碍、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可小剂量缓慢静脉注射吗啡,也可皮下注射,同时需注意个体化。

谨慎使用吗啡,有指南持保留意见?


2008 年急性失代偿心衰国家注册研究(ADHERE)结果显示:AHF 应用吗啡者(14.1%)其机械通气比例增多、在 ICU 时间和住院时间延长、以及病死率更高。

2010 年美国心脏衰竭协会:建议 AHF 的患者应谨慎使用吗啡。

2013 年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心力衰竭指南:没有提及吗啡的使用。

2016 年 ESC 急慢性心衰诊治指南:可以考虑慎用吗啡以缓解呼吸困难和焦虑,改为Ⅱb 推荐(2012 年为Ⅱa 推荐)

2017 年中国急性心衰指南:因吗啡不能改善预后,不推荐吗啡的常规使用。

总 结

虽然教科书中曾提及,老年 AHF 患者吗啡可减量或改为肌肉注射,但说明书中并未提及可「肌内注射」。

目前,有多个指南推荐吗啡用于 AHF 的治疗,但其中有指南对吗啡治疗 AHF 的推荐等级在下降。

临床上使用吗啡时,需综合考虑、谨慎使用,同时注意用法正确,做到个体化用药。

附:急性心衰患者的初始管理


来源:2016 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附:急性心衰患者的早期处理流程


来源:2016 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参考文献:
1.《2016 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2017年中国急性心力衰竭急诊临床实践指南》
3.《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心力衰竭指南》


相关阅读

多管齐下,综合措施救治急性重症心衰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就诊科室大多为急诊科,如何更好的救治这类患者是急诊科的重要挑战。早在2010年中华医学会就曾发布过急性心衰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年10月,NICE公布了成人急性心衰指南,ESC 2012年心衰指南以及我国2014年心衰指南也将急性心衰单列出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针对急性心衰以及后续的顽固性心衰,在国内率先提出建立急性心衰单元的理念,并结合各指南,总结出一套综合治疗急性重症心衰的方法。

1

急性心衰单元的建立

  急性心衰单元(AHFU)不是一个固定的区域,而是急性心衰规范化管理模式的创新,涵盖院前急救、急诊医学科、心脏内外科、手术室、导管室、心脏重症监护、出院随访、预防康复、科研教育于一体,力求急性心衰的诊治系统化、规范化,最大化挽救患者生命。

2

血流动力学监测

  广义的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包括心电监护、床旁超声(LVEF、心肌收缩力、心腔大小,下腔静脉),血乳酸水平等,有创监测包括经桡、足背动脉有创压测定、中心静脉压、Swan-Ganz导管、PiCCO等。复杂、有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有较好的理论指导意义,然而,“目的”重于“手段”,可以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个体化选用。

3

 ECG+POCT

  ECG的作用不言而喻,POCT亦必不可少,包括血气分析、BNP(最好是NT-proBNP),心梗三项(MYO、CK-MB、cTNI-是否心梗)、PCT(是否感染)。血气分析中包含血生化(电解质)、乳酸(休克)、血红蛋白(贫血)以及肺泡-动脉血氧分差A-aDO2(肺泡水肿)均是我们急需的结果,要求10分钟至半小时内完成。

4

床旁超声

  急性心衰的床旁超声重点探查七个点:双上肺(B线)、双下肺(B线、胸腔积液)、心尖四腔心(心腔大小、节段运动、收缩功能、心包积液)、胸骨旁长、短轴(LVEF、左右心收缩力、右室大小)、剑突下(右心、心包积液、下腔静脉宽度及呼吸变异度),有助于完成急性心衰初步评估,熟练者完成一套床旁超声需要5-10分钟。床旁超声用于心衰预警、指导药物使用、评价治疗效果均有重要意义。

5

洋地黄、速尿、吗啡谁先谁后?

  稳定血流动力学是心衰治疗的首要目标。急性心衰多有容量超负荷,利尿剂不可缺少,首选袢利尿剂。小剂量吗啡(3-5mg)可减少急性肺水肿患者焦虑和呼吸困难,也有扩张血管降低前负荷的作用。洋地黄地位下降,不作为首选用药。洋地黄类药物可在床旁超声的指导下使用,用于收缩功能降低的急性心力衰竭,能增加心输出量,降低左心室充盈压。不用于舒张性心衰。

6

纠正低氧血症

  氧疗可根据缺氧情况选择鼻导管-高流量储氧面罩-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机械通气何时应用尚无定论,需要高流量吸氧时即开始准备并更换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其可通过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增加肺泡氧浓度纠正心衰症状。如果SpO2持续(半小时以上)低于80%,呼吸困难不缓解,患者焦虑不能配合治疗,则应立即插管给予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机的PEEP在急性心衰早期可调节至8-15cmH2O,甚至更高,PEEP的调节应参考肺部体征和氧合指数等。有创机械通气可以保证安全实施镇静镇痛,打断交感应急状态,为病因诱因治疗争取时间,也为心脏提供了休养生息的时间。

7

镇静镇痛药物选择

  呼吸困难是急性心衰的主要症状,患者常有“濒死感”,给予合适的药物镇痛镇静是必须的,目前重症医学认为镇痛是镇静的前提。清醒状态下的镇静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口服(安定、佳乐定),灌肠(水合氯醛),肌注(安定),静脉(吗啡、咪达唑仑、丙泊酚、右美托咪啶等)均可酌情选用,静脉药物切记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总体来说,无人工气道保护者可选用右美托嘧啶或小剂量丙泊酚,气管插管者首选咪达唑仑+吗啡,进入脱机程序后改用丙泊酚镇静。

8

急性心衰新型药物的使用

  新活素和左西孟旦均可在急性心衰早期使用,患者肾功能和血压是药物使用的顾虑。但在需要应用利尿剂的情况下,可在血管收缩药物使用的同时酌情使用新活素,以减少利尿剂用量。左西孟旦在血钾大于4.5mmol/L时应用较少出现心律失常,不推荐负荷量。

  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血压低、尿量少,且行气管插管、IABP置入、使用血管收缩药物维持血压者,起始小剂量新活素泵入,逐渐增加至推荐用量对于改善心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因其以扩张冠脉、肺动脉为主,降低体循环压不明显。我们的临床实践发现随着心功能的改善,血管收缩药物用量逐渐减少。新型利尿剂托伐普坦是血管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具有排水不排钠的特点,伴顽固性水肿或低钠血症患者疗效更显著。

9

床旁血滤

  急性心衰患者体内水钠潴留增加心脏前负荷,在限制液体入量的同时,利尿剂静推、白蛋白+利尿剂、利尿剂持续微量泵入、床旁血滤是减轻液体潴留的办法,可根据病情选择使用。小时尿量是急性心衰患者重要的监测指标。但一定要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积极纠正低钾、低钠血症。白蛋白低于30g/L应予以补充,注意其对心脏前负荷的影响。可以根据有无肾脏受累选用超滤或CRRT。急性心肾综合征患者肾功能异常多数具有可逆性,心功能好转后肾功能随之改善,恢复对利尿剂的反应性。

10

 IABP

  急性心衰发作后床旁置入IABP对于急性心衰症状的改善有较好的作用,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急性左心衰。IABP可迅速减轻心脏后负荷,利于心脏充分休息,改善心功能,并增加冠脉灌注压,改善心肌缺血。IABP宜“早上早下”,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指标,减少其并发症。

11

针对危险因素的治疗

  贫血、感染、心肌缺血等危险因素应积极纠正。急性心衰患者低于血红蛋白低于70g/L、Hct<25%,即有输血指征;倘若机械通气患者FiO2 达100%时血氧饱和度仍不满意,可考虑输注新鲜红细胞增加血液携氧能力;部分老年患者血红蛋白80-90g/L,经临床慎重评估后亦可考虑输血,达到目标值100g/L。急性心衰患者常合并肺部感染,长期卧床、留置导尿者还可能合并尿路感染,除血常规外,PCT可作为判断感染的指标之一,此外还有CRP、内毒素、G试验、GM试验等指标,并应积极获取病原学标本指导抗生素应用。此外,急性心衰合并冠脉严重狭窄、闭塞的患者若不能及时开通相关血管,恢复前向血流,则很难获得良好预后。血管重建后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下降,死亡率也下降。

12

心脏支持设备的撤除

  急性心衰IABP、呼吸机、CRRT三者应如何撤除?考虑到撤除心脏支持时,心脏功能即开始好转,可以逐步减少三者的支持参数,待达到最低支持力度时分别去除,以使心脏逐渐适应新的“环境”要求。我们的经验是心衰纠正后先撤去IABP,再稳定患者撤除有创呼吸机,序贯无创呼吸机支持,直至停用。CRRT的使用应在肾脏对利尿剂抵抗消失后适可而止,ECMO应用于急性心衰尚缺乏经验。

大家都在看


一图解读心衰的诊治!

一图读懂丨心衰 VS 肾衰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管理

利尿药这样治心衰,妥妥的!

别光记心衰口诀!强心药活学活用 3 大注意


★★★★★


看完记得分享哦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

《HAOYISHENG》为旗下超 100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980151516@qq.com,另如有版权争议或频道建议与需要均可在频道后台留言或直接加小编QQ(980151516)或者微信沟通,谢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每日医学文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